二手房购房定金纠纷该怎么办

更新时间:2013-05-16 10:13: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二手房购房定金纠纷发生后,作为购房者来说,可能会寻求调解或者诉诸法院请求解决。然而,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和防范这类纠纷呢?为了不至于产生对购房者不利的后果,下面有几个在实践中经常用到的解决方法可供参考:

  1、购房者将交给中介公司或售房者的钱约定为预付款,比如“买方缴纳卖方(或中介公司)1万元,属于预付款,如果买卖双方没有签订协议,此款全部退还买方” 。按照法律规定,预付款与定金的法律性质不同,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合同没有签成,预付款都是可以退的。而定金则不同,如果一方单方悔约,不想买房了,则定金不退。有时并非买方不想买房了,而是没有证据证明;

  2、买卖双方不与中介公司签订居间协议或委托代理协议,而是直接签订买方、卖方及中介公司的三方协议,因为交纳定金并不是签订买卖合同的必经程序;

  3、如果交定金,控制在一千元以下,这样做一是表明诚意,二是一旦有纠纷,定金退不回来这样损失会小;

  4、如果交了定金,写明一定时间之内(比如 30 天),买卖双方或者买卖双方与中介方没有签署正式的房屋买卖协议,定金交给谁谁退还;

  5、签订定金协议前一定据理力争,将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写入协议或合同;

  6、购房者在购买二手房时最好签订认购协议。因为相对于定金协议来说,二手房的认购协议比较好改,只要购房人坚持基本都能成功。因为中介公司有几千元利润也想赚,不想让这笔钱跑掉,因此会在协议的内容上让步。购房人正可以抓住中介公司想赚钱的弱点,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协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二手房买卖合同定金纠纷
购房者签订认购协议并交付定金后,事后不想购房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因开发商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明或违约不履行购房合同约定的义务,购房者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二手房买房定金纠纷,需要退返
买方按约履行的,定金应抵作价款或退回;因不归责于任何一方的缘由不能继续履行的,定金可以退回;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二手房纠纷,已交付定金和签署合同。
房主和中介存在重大事项是指什么事,请详细说明
卖买二手房定金纠纷问题
二手房交易中,如果发生违约的,定金处理方法如下:买方违约的,买方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卖方违约的,卖方需返还买方双倍定金。
你好,房屋买卖纠纷,交完定金不想买了怎么办
买房在签订合同后,不买了,构成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二手房交易纠纷,目前已经收定金了
您想咨询什么问题?请讲述清楚。
消防是按实际面积还是总面积计算?
1、看合同中的约定是按照那个面积计算2、看合同条款中那项不合法,一般来说是部分无效,并不影响整个合同的效力
房屋预售许可证在哪查,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房屋预售许可证的查询,通常可通过网上查询或前往当地房地产交易中心查询。选择查询方式时,可考虑便捷性、时效性等因素,网上查询方便快捷,而现场查询可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房屋性质有多少种
房屋性质多样,包括国有、集体、私有等。处理时需确认产权证性质,涉及交易要审查性质是否合法,变更性质需依法申请,纠纷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办完房本够房发票到那了
购房发票和房本都非常重要。发票证明交易合法性,房本是产权证明。两者缺一不可。在不同情况下,两者各有作用。如发生纠纷,两者都是关键证据。选择处理方式时,应根据具体
公婆房子房贷没还清,可以把房子过户给儿媳吗?
您好,一般需要贷款还清才能办理过户。
我单位不给盖放弃章,所以我办不了产权
您好,您可以通过法院诉讼主张您的权力。
新房交钥匙集体供暖接口费需要缴纳吗
处理新房交钥匙集体供暖接口费问题时,常见方式包括:查询当地政策规定,了解费用合法性;与开发商或供暖公司协商,明确费用明细及缴纳方式;若存在争议,可寻求法律途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