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投诉存在哪些误区?

更新时间:2015-01-20 14:45: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误区一:所有消费都可投诉

  《消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因此,非此对象的消费投诉不属消费者协会的受理范围。

  误区二:所有购买商品都可投诉

  两种情况下,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投诉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一种是超过保修期的商品。一种是使用不当、人为造成的损坏。

  误区三:商品、服务有诈可“假一赔十”

  《消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也就是说,假一赔一,而不是假一赔十。

  误区四:所有投诉都可得到精神赔偿

  《消法》第43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25条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但如提出一些“过”的要求,消费者则应“三思”。

  误区五:凡与消费“有关”都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丢物通常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当然,如果消费者在超市将物品交由存包处保管,领取时发现物品丢失,消费者协会则可介入调解。

  误区六:所有投诉消费者协会都要受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有9种情况投诉不予受理:1、经营者之间购销纠纷;2、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纠纷;3、商品超过规定的保修期和保质期;4、商品标明是“处理品”的(没有真实说明处理原因的除外);5、未按商品使用说明导致商品损坏或人为损坏的;6、被投诉方不明确的;7、争议双方曾经达成调解协议并已执行,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8、法院、仲裁机构或有关行政部门已受理调查和处理的;9、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

  误区七:商品的质量纠纷由消费者协会判定

  涉及到质量鉴定的纠纷,只能到相关检测部门做出质量鉴定后,消费者协会才可以此为依据,借助法律规定,帮助消费者讨回公道。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315消费者投诉须知
315消费者投诉须知
消费者权益保护常识
您好。咨询一下消费者投诉问题
消费者维权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比如在网上交易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或假冒商标的,可依法向质量监督部门或工商管理部门投诉。
可以投诉欺骗消费者嘛?
存在欺骗消费者情况,可以举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进行举报,要求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的,该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 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有消费者投诉我的菜品有问题,并当天就反馈给消费者协会了,就解除消费者协会立案投诉,我将承担什么结果!
消费者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者购买的产品出了差错(虚假、损坏),得不到商家的有效回应,就可以拨打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热线——12315进行投诉。
消费者投诉,今天碰到了一家黑店,作为消费者我可以有哪些方式进行投诉?
您好,可以拨打12315进行举报投诉。商家做了什么行为让您觉着这家店是黑店呢?具体的情况您可以联系我说一下。具体涉及的金额大概是多少?如果您觉着商家骗了您,超过四千元的话您可以报警立案。
消费者投诉,误导消费者怎么投诉?
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
这个消费者投诉这一方面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饭店吃到虫子,当场要求店家重新换一份,遭到拒绝。于是投诉到市场监督管理局
第一要素:停止使用;第二,要保存的票据并与超市工作人员进行协商。 食物中有虫子属于产品质量问题,超市不但要无条件退换,而且还要按照食品的三倍进行赔偿,并且向方消费者道歉。
买个手机发现不好用可以退吗?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维权。比如协商、申诉等。
学校收学生外卖合法吗?
你好,一般建议你报警处理
付费设置的来电铃声没成功能退款吗
你好,是否可以退款看合同约定,建议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
你好,我想未成年退款
法律分析:未成年充值退款需要举证证明未成年人不满8周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举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且充值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法律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