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

释义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

关于故意杀人罪的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1999.10.27法[1999]217号)

  (一)关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要准确把握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的标准。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要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是不同的,在处刑上也应有所区别。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虽然都造成了死亡的后果,但行为人故意的性质和内容是截然不同的。不注意区分犯罪的性质和故意的内容,只要有死亡后果就判处死刑的做法是错误的,这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予以纠正。对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的,才可以判处死刑。

  死亡结果的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如医生、婴J[、幼儿的父母)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构成。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而犯本罪的,按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也应负刑事责任。

  (4)主观方面,必须具有杀人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三、审理故意杀人罪应注意下列问题:

  (1)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间接杀人的不同点是:第一,直接故意杀人有明确的杀人目的,对其行为会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抱着希望的态度;而间接故意杀人,对被害人是死是活,并不积极要求,而是听之任之,完全采取放任的态度。第二,直接故意杀人有未遂,间接故意杀人则不存在未遂。

  (2)经他人要求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是否构成本罪,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看法,主要是针对“安乐死”,我们认为,“安乐死”的法律责任问题应通过立法解决。在立法未能解决前,经他人主动要求或者征得他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仍应认定构成本罪,原则上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属情节较轻,量刑时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共谋自杀的行为,在相约自杀的过程中,没有强制或者诱骗的因素的,不具备本罪之特征,不应定本罪;也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3)对故意杀人案件量刑时,一般对情节较轻的认定是防卫过当杀人的;基于义愤杀人的;因受被害人的长期迫害而杀人的;等等。而对间接故意杀人案件的量刑一般应轻于直接故意杀人案件。若犯本罪属俗称“大义灭亲”的,量刑时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请参阅本书附件五。

  五、对邪教杀人和农村凶杀案慎重处刑的解释是本版新加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效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卫999•10。20法释[1999]18号)

  第四条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制造、散布迷信邪说,指使、胁迫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自杀、自伤行为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对于邪教组织和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的犯罪分子,以各种手段非法聚敛的财物,用于犯罪的工具、宣传品等,应当依法追缴、没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实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15法释〔2000〕33号)

  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一、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拘禁、暴力致人死亡,从重。(《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二、司法人员刑讯逼供致人死亡,从重。以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

  三、监管人员虐待被监管人致死,从重。以刑法》第二百四十八条)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5.15):

  第九条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对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条、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5.26):

  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推荐:
相关问答
相关案例
抢劫罪故意杀人罪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17)鄂05刑初40号公诉机关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检察院。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黄xx,女,1954年3月18日出生,汉族(系被害人李xx之妻)。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xx,女,1983年10月23日出生,汉族(系被害人李xx之女)。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xx,男,1980年11月5日出生,汉族(系被害人李xx之子)。附带....[查看详情]
  • 故意杀人罪辩为故意伤害罪成功案例[案情简介]甲某系某传销组织成员之一。被害人刘某被骗至该组织后因不愿加入而表现为消极不配合状态,此后,该组织A男将被害人打倒并骑按被害人,采用以湿毛巾捂住被害人口鼻往上浇水的方式教训被害人,在此过程中,因被害人反抗,甲某等四人分别按住被害人四肢,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市检察院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传销组织负责人为领导组织....
  • 关键词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区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政策精神(一)关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要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是不同的,在处刑上也应有所区别。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虽然都造成了死亡的后果,但行为人故意的性质和内容是截然不同的。不注意区分犯罪的性质和故意的内容,只要有死亡后果....
  • 是故意杀人罪还是故意伤害罪?(辩护律师:罗荣豪、李向阳)说明:本案是一真实案例,案件中的人物全为化名。案情介绍:被告人舒某洁为追求舒小霞,与其前男友张小军有矛盾。2007年8月13日23时许,被告人舒某洁在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某某购物商场宿舍楼下见被害人张小军纠缠舒小霞,就与张小军打斗,后一起前往乐从水藤公司打架。途中,舒某洁打电话纠集被告人胡小生、石小荣....
  • 故意杀人罪2016年2月12日上午,被告人何某与婆婆及丈夫陈乙因家庭矛盾发生激烈争执。被告人何某情绪愈加激动,将五岁女儿陈甲带至3楼天台,并想带着陈甲一同跳楼自杀。期间,何某将陈甲抱到护栏边上,导致陈甲从楼顶跌落,何某欲一同跳下,被陈乙拦住。被告人何某随其家人一起将陈甲送往X县人民医院抢救。陈甲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陈甲系从高处坠落伤及头部,致颅骨骨....
相关知识
  • 邓玉娇 故意杀人罪
    邓玉娇 故意杀人罪 5月18日中午,巴东县公安局在互联网上通报了“5.10”案件的一些细节和警方的处置情况。巴东县公安局称,已经以邓玉娇涉嫌故意杀人对其立案侦查,是否自首须经法院认定。 祸起死者向邓玉娇索要异性洗浴服务 警方通报说,2009年5月10日20时许,邓贵大
    2012.12.18已阅读:22761
  • 包庇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2000年3月21日早6时许,王海峰驾驶拖拉机同货主赵金龙去西安送废纸,途中由于车速过快,加之下雨视线模糊,将骑人力三轮车同向而行的张娟利撞倒。两人下车后看到张昏迷不醒,赵金龙提出去报案,王海峰认为事情太严重不同意,并叫赵金龙与自己一起将张娟利抬往路南边的
    2012.12.18已阅读:28890
  •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
    一、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及相关界限 1. 故意伤害罪的法条竞合犯与转化犯 刑法中有大量的条款包含有伤害的内容,存在法条竞合现象。如①刑讯逼供罪、②暴力取证罪、③非法拘禁罪、④虐待被监管人罪、⑤聚众斗殴罪、⑥寻衅滋事罪、⑦ 报复证人罪、⑧破坏监管秩序罪等
    2012.12.18已阅读:33625
  • 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侵害的生命权,一般较易区分。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区别就比较困难:一是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既遂。二者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且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二是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未遂
    2012.12.18已阅读: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