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万元借款担保已过时效 债权人诉求担保人还款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受理法院]:[裁判类型]:民事[审判程序]:一审[裁判时间]:[裁判字号]:[来源]:中国法院网讯[案情摘要]:人因向人难以讨回借款,而将担保人告上法庭要求其还款。

[受理法院]:
[裁判类型]:民事
[审判程序]:一审
[裁判时间]:
[裁判字号]:
[来源]:中国法院网讯
[案情摘要]: 人因向人难以讨回借款,而将担保人告上法庭要求其还款。近日,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法院作出宣判,认为借款担保已过时效,判决原告丁某要求被告徐某支付欠款53万元、利息5.2万元及违约金等的诉讼请求不予
[案例正文]:
债权人因向债务人难以讨回借款,而将担保人告上法庭要求其还款。近日,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法院作出宣判,认为借款担保已过时效,判决原告丁某要求被告徐某支付欠款53万元、利息5.2万元及违约金等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2006年7月21日,案外人张某向原告借款65万元,约定借款期限从2006年7月21日至2006年8月21日及利息计算、违约金等。对此,被告作为担保人保证,如张某届时不能如期归还借款,一切责任由其负责,并愿代替归还借款。然而,该借款到期后,张某未向原告还款,原告即向被告催讨,被告归还了其中12万元,余款至今未还。现原告起诉要求被告支付欠款53万元、利息5.2万元及按每天5200元计算的违约金。

针对原告的诉求,被告辩称,自己对张某的借款作担保是事实,但根据法律规定,已过了6个月的担保期限,故不同意原告的诉求,该债务应由张某负责归还。

法院审理后认为,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本案的主债务履行届满日为2006年8月21日,因双方在借款合同中的保证条款中,未对保证期间作出明确约定,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现原告在保证期间内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故作为保证人的被告可免除其保证责任。据此,原告要求被告承担保证责任的诉求于法无据,法院不予支持。


相关链接: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上述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337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私人借款和担保人时效
借条肯定生效,但担保这一块就不好说了。建议重新打条,借款人和担保人重新签名。
担保人担保时效
约定不明视为连带保证,担保法第二十六条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父亲借款儿子担保。债权人可以向担保人要求还款吗?
债权人可以将借款人和担保人一并起诉的。 
我的车辆抵押贷款逾期了,车被偷偷开走了
双方可协调,也可经法律途径处理
怎样消除大数据执行记录?法院和人民法院都没有执行
你好,司法执行记录如何消除,为什么要消除
在学校吸烟,会不会记录在档案里?
1、学生吸烟行为的教育责任,应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2、学生吸烟行为发生后,填写吸烟行为认定书,通知家长到校签字,然后回家进行为期一周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期间
购买二手手机可以退款吗?
消费者在遇到退款问题时,可以选择和商家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报消费者协会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相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
您好交保险九年现在检查有胃肠息肉可以不用交保单了吗
保险合同的履行通常需要遵循合同约定,如果确实面临经济困难或健康状况变化,可以与保险公司协商调整保费或变更保险计划。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状
我的家人在上海看守所32还没有放出来呀
你好,这边是涉嫌什么罪名呢
公司组织旅游活动订的星级酒店,被限制高消费人员还能入住吗?
被限高消费人员不能住星级酒店。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可申请解除限制或用个人财产支付,但需法院批准。同时,应遵守法律规定,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
你好,想咨询一下从小勐拉回中国要如何回
从小勐拉回中国,常见处理方式包括:通过正规口岸入境,备齐证件;遇证件问题,联系中国驻外使领馆;非法滞留则配合当地执法部门处理。选择处理方式时,应基于自身情况和法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