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关于清理城市房屋拆迁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房地局: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05号,以下简称《条例》)实行后,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条例》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对维护城市房屋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地方立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一些地方未依据《条例》对原有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修订,导致《条例》的一些规定难以实施。

二、一些地方规定“先房屋拆迁,后处理纠纷”,与《条例》“先补偿安置,后拆迁”的原则不一致。

三、一些地方规定,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由房地产评估机构以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时政府公布的货币补偿基准为基本依据,与《条例》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确定补偿标准的原则不一致。 天下房地产法律服务网编辑

四、—些地方将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发证权力授予了区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违反了《条例》关于拆迁许可证的发放主体、责任主体只能是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规定。

五、一些地方性法规、规章违反《条例》的规定,将责成有关部门实施强制拆迁的权力授予了区人民政府。

六、一些地方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时,违反《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改变了《条例》规定的处罚种类、幅度。

七、一些地方性法规、规章作出了对未按期搬迁的居民可以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气等不当的行政措施的规定。

上述问题,导致《条例》规定的法律制度在一些地方未得到切实执行,也是造成拆迁上访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维护折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我部将对全国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清理。清理工作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查为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立法权的城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清理。对于查出的问题,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立法程序,向政府法制部门或者当地人大报告并提出修改建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于2004年9月20日前将清理的情况报部政策法规司。对于问题较多而又自查不力的,建设部将进行专项检查,并予以通报批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征地拆迁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779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城市房屋拆迁南昌拆迁补偿价
拆迁补偿价格由各区、县政府参照被拆除房屋所在地区届时普通住宅商品房价确定,并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土地管理局批准后执行。城市市政建设工程房屋拆迁的拆迁补偿价格,由市
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拜托!我有一套城市房屋拆迁,房屋拆迁补偿怎么算,有没有土地补偿。
私房拆迁补偿是指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的补偿。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  首先要确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安徽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安庆市城市房屋拆迁赔偿标准
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的办法确定拆迁补偿。
安徽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措施及安庆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拆迁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对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或者使用者进行各种补偿
城市房屋拆迁
你好!首先需要确认是否是合法拆迁。如有不明之处可直接来电或来访面谈,以便做出准确答复。
城市房屋拆迁
如果有四套房屋,就可以得到法律支持
城市房屋拆迁
拆迁补偿标准不一样的。。。
城市房屋拆迁
被拆迁集体土地住宅房屋补偿价=被拆迁集体土地住宅房屋补偿单价×被拆迁居住房屋建筑面积。 被拆迁人在同一拆迁范围内有多处集体土地住宅房屋的,应区分房屋结构、等级分
退休是否有经济补偿?
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一般没有经济补偿金
商家的店名在12315平台上找不到。怎样才能投诉?
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消费者协会具有七项职能,其中之一是对消
我不知道他们会犯罪。后果是什么?
您好,具体根据详细情况分析
你好,我想咨询关于双重户口销户的规定
您好,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咨询派出所户籍科。
让人在朋友圈里骂了但是没提名字
在朋友圈骂人对他人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属于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法律依据:《中华人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