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案和物业服务纠纷案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重要提示□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未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物业服务企

  重要提示

  □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未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物业服务企业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或者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者重复收费,业主以违规收费为由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按照合同约定以及相关规定提供服务,业主仅以未享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抗辩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了《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两部司法解释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两部司法解释涉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及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审判实践中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包括业主身份的界定、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划定、车位和车库纠纷的处理、住改商纠纷的处理、物业费纠纷处理、物业服务合同的解除及相应纠纷的处理等。

  比如,根据“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的规定,建设单位按照配置比例,将车位、车库以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处分给业主的,应当认定其行为符合物权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有关“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的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未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业主以多数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其行为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物业服务”司法解释的规定,物业服务企业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或者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者重复收费,业主以违规收费为由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业主请求物业服务企业退还其已收取的违规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经书面催交,业主无正当理由拒绝交纳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支付物业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按照合同约定以及相关规定提供服务,业主仅以未享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抗辩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业主与物业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据悉,近年来,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涉及物业权益纠纷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最高人民法院自2003年即着手展开相关调研,2007年初,两部司法解释正式立项,此后,经多次分析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最终制定出台。这两部司法解释在物权法等法律规定框架内,立足审判实践需求,着力于增强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是最高人民法院关注民生案件审判工作,切实加强审判指导的最新举措,必将对正确适用法律和统一相关案件裁判尺度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刘岚)[page]

  来源:人民法院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最高院关于物业区分所有权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我国物权法专章规定的不动产所有权一种形态。所谓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的是权利人即业主对于一栋建筑物中自己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结合
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
您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简而言之,就是您对您所购买的套间房子享有自己的权利,但对整个小区的公共部分包括但不限于电梯间、楼道、车库,您和其余业主都有共同管理、共同维护的权利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共有部分包含什么物业服务用房、外墙面、屋顶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共有部分,在法律上可能为共同共有也可能为按份共有,如建筑物外墙部分、公共道路、公共绿地、楼梯等即为共同共有部分,其他的建筑物共有部分也可以依约定为按份共有。共同管理事务,即业主共同对事关整个小区或者某一建筑物的使用的事项为共同的保护、管理、修缮等。
律师解答动态
您好,这个是要看责任划分的
迁户口问题咨询当地公安机关户籍室,如果是转农业户口,可能不太好转,要是非农业户口,且符合条件,应该是
16岁,可以可以,具体怎么想,违什么法,你要担心什么16?
阮兴军律师
阮兴军律师
10分钟前
黄牌十座电力工程车B2驾照能开吗?啥意思?为啥能开?你有资质吗?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39分钟前
您好,这种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规定,判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主要看三点:一是医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