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根据一些学者的见解,倘若机动车以登记作为公示方法,那么机动车就应属于不动产或准不动产,机动车登记适用不动产登记的相关规则即可。换言之,机动车登记应栖身于不动产

  根据一些学者的见解,倘若机动车以登记作为公示方法,那么机动车就应属于不动产或准不动产,机动车登记适用不动产登记的相关规则即可。换言之,机动车登记应栖身于不动产登记制度之中,根本无须“自立门户”。

  诚然,机动车登记与不动产登记具有某种相似性,在登记程序等方面可以适用一些共同的规则。然而,仅仅以此为依据就完全抹煞机动车物权登记独立的制度价值,还难以令人信服。其实,机动车登记与不动产登记至少存在如下区别:

  其一,登记物权不同。登记仅是部分机动车物权(机动车所有权、抵押权)的公示方法,机动车质权与留置权则仍然是以占有为公示方法。而对于不动产来说,任何种类的物权均是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其二,登记物不同。机动车登记除了物权公示的效力外,还与道路交通安全密切相关。如果机动车不上道路行驶,就无须办理注册登记;进一步讲,当此类机动车物权发生变动时,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以登记为要件,而是与普通动产一样,以交付作为其公示方法。不动产则有所不同,无论其曾经是否办理登记,一旦该不动产要进行交易,就无一例外地是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其三,登记效力不同。尽管机动车登记与不动产登记均具有物权变动的效力,但二者却分别对应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机动车登记采“意思主义”模式,机动车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不动产登记采“形式主义”模式,“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登记;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其四,登记机关不同。考虑到机动车管理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机动车的登记机关为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而不动产的登记机关则是相应的土地管理部门或房屋管理部门。

  如此看来,尽管机动车登记与不动产登记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二者在登记物权、登记物、登记效力、登记机关等方面依然存有较大差异。倘若无视这些区别,径行规定机动车登记适用不动产登记的相关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就极有可能处处碰壁。在我们看来,机动车等动产物权登记是区别于动产占有和不动产登记的独立领域,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则和属性,是物权公示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不动产登记等于抵押登记
动产或不动产均可进行抵押,但须到相关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才能够产生法律约束力。
登记机构应登记不动产
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 不动产登记是明确不动产权属的重要依据,凡涉及不动产交易,切记及时办理不动产权变更登记,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办理不动产登记抵押登记
办理抵押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然后到抵押登记机关办理,以房屋抵押为例: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1)房地产抵押登记申请书; (2)抵押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或法人资格证明; (3)抵押合同; (4)《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地产证》; (5)可以证明抵押人有权设定抵押权的文件与证明材料; (6)可以证明抵押房地产价值的资料; (7)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相关知识推荐
要办理登记的不动产物权有哪些
要办理登记的不动产物权有哪些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律师解答动态
6个月宝宝一般会判给母亲。没有实质证据证明对方出轨、家暴、冷暴力,一次性判离较难。可以先收集对方过错
左杰律师
左杰律师
6分钟前
您好,因为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这边需进一步与您沟通。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先追款后付费这种模式有,叫风险代理。不过不是所有案子都能风险代理,像婚姻、继承案,刑事、行政案等就不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2分钟前
一般来说,税务师事务所发起人作为企业员工,企业应依法为其缴纳社保。这是因为建立劳动关系后,企业有义务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6分钟前
医院诱导高消费,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您可收集相关证据,像病历、缴费凭证、沟通记录等。先尝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2分钟前
是的,这次先免费给你说说哈。不过得看你具体要问啥法律问题,像合同纠纷、侵权之类的事儿,得把情况跟我讲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1分钟前
可以找医院了解情况。先和医院沟通,要求查看病历等资料,看诊疗过程有无过错。若对死因有疑问,可在规定时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