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50万,这一数额属于特别巨大范围,可对行为人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判决是基于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法律后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即应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找法网提醒,敲诈勒索罪,作为侵犯财产罪的一种,其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中。
1.该条款详细阐述了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幅度。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从而构成犯罪。
2.其中,威胁或者要挟的内容没有限制,即使不具备违法性,如得知他人犯罪的事实后向外界公布或向有关机关告发而勒索财物的,同样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虽然都涉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但两者在威胁的特定内涵上存在显著差异。
1.从威胁的方式看,抢劫罪的威胁是当着被害人的面直接发出的,具有即时性和直接性;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则可以当面发出,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第三者转达,方式更为多样。
2.从实现威胁的时间看:
(1)抢劫罪的威胁表现为扬言如不交出财物,就要当场实现所威胁的内容,具有紧迫性;
(2)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则一般表现为,如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时间跨度可能较大。
3.从威胁的内容看,抢劫罪的威胁都是以杀害、伤害等侵害人身相威胁,手段残忍;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手段多样。
4.从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看,抢劫罪是实施威胁当场取得财物,具有即时性;而敲诈勒索则可以在当场,也可以在事后取得财物,时间灵活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