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撤店却不给予员工相应的赔偿,员工可以采取积极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员工可以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可能存在的违法辞退赔偿金。
2.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员工需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包括仲裁申请书、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复印件及证据清单,以及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部分地区可能无需提供)。
3.提交材料后,仲裁委将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立案,并随后为双方提供举证期和答辩期。
4.仲裁委将开庭审理此案,并尝试对双方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仲裁委将下达裁决书
5.劳动仲裁通常在60天内结案,若员工对裁决书不服,还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请劳动仲裁期间,员工并不影响去新单位工作。
6.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公司搬迁的新地址并非劳动合同约定的范围,且未事先告知劳动者,这可能构成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
此时,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或解除合同,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找法网提醒,面对公司撤店且不赔偿的情况,员工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相对明确。
1.员工需准备好所有必要的申请材料,并前往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提交申请。
2.提交的材料应包括详细的仲裁申请书、个人身份证明、与争议相关的证据材料及其清单,以及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视地区要求而定)。
3.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将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5个工作日)进行立案,并为双方设定举证期和答辩期。在此期间,双方应积极收集并提交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4.仲裁委将安排开庭审理此案,并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辩论。在庭审结束后,仲裁委将尝试对双方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则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下达裁决书。
5.劳动仲裁的整个流程通常在60天内完成,但也可能因案情复杂而延长。若员工对裁决结果不服,还有权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企业拆迁时,可获得的补偿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房屋价值补偿:这主要包括土地区位补偿价和房屋重置成新价。
(1)土地区位补偿价与被拆迁企业合法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价值相关,主要由土地所在的区位和用途决定。
(2)房屋重置成新价则是指被拆迁房屋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的重置成新平均价,即建造成本价。
2.装修附属物补偿:这一补偿内容主要由评估机构根据各地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估,相对固定且弹性空间不大。被拆迁企业应主要审查评估报告是否存在缺漏项的情况。
3.停产停业损失补偿:
这是指企业因拆迁不能正常经营所产生的所有损失,包括被拆迁前的利润损失、目前的企业业务量、客户资源以及预期利益的损失。该补偿项目的弹性较大,应值得企业重点关注。
4.搬迁费用、搬迁损失:
(1)这包括将企业所有的机器设备、生产资料等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所产生的费用,以及因搬迁过程中拆、装所造成的机器设备损失、折旧、损耗等费用。
(2)对于大型企业拆迁,这部分损失通常需要委托专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5.各项拆迁奖励费用:这些费用主要由具体的项目实施意见决定,旨在鼓励被拆迁人尽早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并搬出被拆迁房屋。
6.职工安置费:对于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还可能涉及职工安置费用,这通常通过为下岗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方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