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了私人高利贷不还,借款人会需要支付逾期利息,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意味着,即便高利贷的利息部分可能不受法律保护,但本金及合法范围内的利息仍需偿还。
1.法律明确禁止高利贷,《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2.若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出了法律规定的上限,则超出部分的利息将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无需支付,这并不意味着借款人可以完全逃避还款责任,对于合法范围内的本息,借款人仍有义务偿还。
关于高利贷的借款,法律规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指出:
1.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2.年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即被视为高利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高利贷的借款合同并非完全无效,而是部分有效。
3.对于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的情况,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那么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但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应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
找法网提醒你,若借款人拒绝偿还高利贷(合法范围内的本息),出借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起诉流程如下:
1.起诉准备:出借人需起草起诉状,并搜集整理相关证据材料,如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以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及借款人的违约行为。
2.递交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民事起诉状以及有关证据资料。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包括:
(1)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法院受理与缴费:法院将对起诉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立案。若受理,将通知原告在七日内缴纳诉讼费。
4.送达与答辩:法院将在法定期限内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并告知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5.开庭审理:法院将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开庭传票。开庭审理包括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以及最后陈述四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将依次举证质证,并进行辩论。
6.判决与执行:开庭审理后,若双方无法调解,法院将根据开庭查明的事实并依据法律作出判决。判决送达即意味着诉讼程序结束。若借款人仍不履行判决,出借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