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发的财产报告令,是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针对被执行人发出的一种法律文书。
1.其正式名称为“报告财产令”,旨在要求被执行人在一定期限内如实报告其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相关规定。
2.当法院立案执行某一案件,并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后,若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即有权责令其在收到报告财产令后的指定期限内,向法院如实报告其财产状况。
这一举措有助于法院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财产报告令的执行,主要依赖于被执行人的主动配合和法院的监督。
1.被执行人在收到报告财产令后,应按照令中的要求,在指定的期限内如实填写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表,并向法院提交,申报表中应详细列明被执行人的各类财产,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债权等。
2.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其财产状况发生变动,如新增财产或原有财产减少等,应当自财产变动之日起十日内向法院补充报告。
这一规定确保了法院能够及时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变动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3.法院在收到被执行人的财产报告后,将进行审查,如发现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的,法院将根据情节轻重,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以维护执行程序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找法网提醒你,违反财产报告令的后果是严重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的,法院有权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对被执行人进行罚款,罚款的金额通常根据其违反报告义务的程度和情节轻重来确定;
2.对被执行人进行拘留,拘留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五日;
3.法院还可以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限制其高消费等行为。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违反财产报告令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法院还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体现了法律对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和遵守执行程序的严格要求。
因此,被执行人应当认真对待财产报告令,如实报告财产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后果。同时,法院也应加强监督和执行力度,确保财产报告令制度得到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