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是否可以买卖以及是否合法,主要取决于安置房是否具备相关的产权证明:
1.对于有证的拆迁安置房,其买卖是完全合法的,交易流程与普通房屋没有显著差别。买家可以放心购买,并享受与普通商品房相同的权益。
2.对于无证的拆迁安置房,情况则相对复杂。在购买这类房屋时,买家需要特别谨慎。
(1)要调查清楚拆迁前的产权性质。
如果拆迁前该房屋已经具备产权证,只是拆迁后开发商没有及时办理新的产权证,那么只要有拆迁协议书作为证明,虽然办理过程可能会稍显麻烦,但日后还是有机会办理产权证的。
(2)为了确保交易的合法性,买家和卖家一定要办理公证手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
(3)有些开发企业为了增加收入,会提供拆迁安置房交易后的更名(过户)服务,虽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这也不失为一种较为稳妥的解决办法。
找法网提醒,安置房买卖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主要包括政策因素、价格因素和人的因素。
1.政策因素方面:
(1)根据相关法规及政策规定,拆迁安置房屋在取得所有权的一定期限内可能不能上市交易。
(2)这主要取决于房屋的性质,如因重大市政工程动迁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在取得所有权后的一段时间内是禁止交易的。
因此,买家在购买时需要了解清楚房屋的性质和交易限制。
2.价格因素方面:
(1)由于拆迁安置房的买卖大多是在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但房子尚未交付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从订立安置协议到房屋交付的时间间隔较长,期间价格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2)如果交房时的价格与签订协议时的价格相差较大,拆迁户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从而拒绝交房或要求涨价,这可能导致双方的矛盾加剧并引发诉讼。
3.人的因素方面:
(1)“共有人”是拆迁安置房买卖风险的主要制造者。他们可能会利用合同的漏洞逃避法律责任,追求自己的利益,或者为合同的履行设置障碍。
(2)共有人可能会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为由,请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从而给买家带来损失。
在进行拆迁安置房交易时,买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核实房屋的产权证明和拆迁协议书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这是确保交易合法性的基础。如果房屋没有产权证明或拆迁协议书存在问题,那么交易就可能存在风险。
2.要了解清楚房屋的性质和交易限制。特别是要注意政策因素对交易的影响,确保在交易过程中不会因政策变化而导致损失。
3.需要考虑价格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可以约定价格调整机制或违约责任等条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变化。
4.要特别注意共有人的问题。在购买拆迁安置房时,要核实房屋是否存在共有人,并确保所有共有人都已经同意出售房屋。如果共有人不同意出售或存在争议,那么交易就可能无法顺利进行。
因此,在交易前与所有共有人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