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过期的食品,消费者应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进行举报。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相关部门投诉,比如直接拨打工商部门的投诉热线。
在进行举报时,为了确保举报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消费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举报要及时。一旦发现购买的食品过期,消费者应尽早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以便有关部门能够迅速介入调查处理。
2.反映事件要详尽。在举报时,消费者应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店铺名称、地址以及具体的违法事实,这些信息有助于相关部门及时立案查处。
3.证据资料要齐全。在举报前,消费者应尽可能收集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如问题产品的包装、销售票据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的调查处理过程中将起到关键作用。
找法网提醒,经营者出售过期食品,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以及刑事责任。
1.在民事赔偿方面,如果经营者出售的过期食品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损,经营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在行政处罚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以罚款等处罚。
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3.在刑事责任方面,如果经营者的行为构成犯罪,如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维护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新食安法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食用农产品的生产、贮存、运输、保存、销售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这些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原卫生行政部门的大部分职责已经转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专职处理,这有助于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制定、修订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等。
4.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还可以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派出机构,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
5.对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向社会公告,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
6.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食品进行检测,并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生产经营者进行处罚,包括责令召回食品、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工具、罚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