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受伤,若公司不管,劳动者可以报警,但需注意,报警并非解决工伤问题的直接途径,因为工伤不属于警察的直接管辖范围。
1.面对这种情况,劳动者更应关注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如果不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就无法通过工伤途径获得相应的赔偿。
2.当单位不主动为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时,职工个人有权在受伤之日起一年内,自行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找法网提醒,若工地受伤后公司不报工伤,受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应果断采取行动,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1.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申请时需准备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工作证等)。
(3)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这些材料是申请工伤认定的基础,也是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
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在此期间发生的符合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将由用人单位自行负担。
工伤员工合同到期,公司是否可以解约,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若员工正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原劳动合同期限应顺延至停工医疗情形消失,此时公司不能立即终止劳动合同。
2.对于因工致残被鉴定为1-6级伤残的员工,劳动合同到期时,公司也不能提出终止劳动关系。
3.对于五、六级伤残的员工,若经员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并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4.对于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员工,劳动合同期满时,单位可以与其不续约,但同样需支付上述两项补助金。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工伤员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工伤而陷入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