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撞上摩托车,谁的责任更大,这主要取决于双方的行为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定以及各自的过错程度:
1.如果电瓶车(在此我们泛指电动车,包括可能超标的电动车)违反了交通信号、闯单行道,或者未遵守让行规定等,与享有通行权的摩托车发生事故,那么电瓶车方很可能要负主要责任。
2.如果摩托车方存在上述违法行为,导致事故发生,那么摩托车方则需承担主要责任。
3.双方是否保持了安全距离、是否各行其道等也是判断责任大小的重要因素。在事故发生后,应依据现场情况、证人证言以及相关证据来综合判断双方的责任大小。
找法网提醒,摩托车与电动车相撞的责任划分,需要确定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范畴。
1.按照规定,超标电动车(设计最大时速超过20km/h,重量大于40kg,并且不具备单独人力驱动)被视为机动车。
因此,在处理摩托车与超标电动车的事故时,应按照机动车与机动车的性质进行责任划分。
2.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如果事故中一方完全没有过错,而另一方存在过错,那么过错方将承担全部责任。在摩托车与电动车相撞的事故中,双方应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3)如果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且双方都存在过错,那么责任划分将更加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相关实施条例。
1.该法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划分原则。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事故,责任划分主要依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如果双方都有过错,那么将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来分担责任。
这一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在处理电瓶车(电动车)与摩托车相撞的事故时,首先需要确定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范畴。
(1)如果属于机动车,那么事故责任认定将遵循机动车之间的责任划分原则。
(2)如果不属于机动车,那么将按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责任划分原则进行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双方的过错程度、交通规定遵守情况以及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