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调解不成时,当事人可以依法选择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意味着,在调解未能达成和解协议的情况下,法律提供了另一种正式的纠纷解决途径。
1.一旦法院受理案件,它可以在其主持下再次尝试调解,这是为了给双方一个更为正式和规范的调解环境,以期达成和解。
2.如果调解仍然无果,法院将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确保纠纷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这一流程的设计,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
找法网提醒,民事纠纷调解不成时,当事人确实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相关规定:
1.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若调解不成,应当终止调解,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司法途径即指向法院提起诉讼。
2.这意味着,调解并非解决民事纠纷的唯一方式,当事人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完全有权利也有渠道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民事纠纷调解不成是可以起诉的。
民事纠纷的起诉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提交起诉书:当事人需向法院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起诉书中应详细写明请求事项、起诉事实及理由,并署名或盖公章。
2.提交证据材料: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需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等。所有证据材料需填写证据清单,并经法院承办人核对签字盖章。
3.立案审查:立案庭在收到起诉材料后,将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将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4.预交诉讼费用:当事人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需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提出书面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用。
5.排期开庭:立案手续完成后,案件将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在结案后结算诉讼费用。
在准备起诉材料时,当事人应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以便法院能够准确、高效地审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