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块钱欠钱不还,不一定够立案。立案的标准并非单纯依据欠款金额的大小,而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条件。
1.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起诉必须符合四个条件:
(1)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只有当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时,人民法院才会对案件进行立案。
因此,即使欠款金额达到两千元,如果缺乏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或者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范围,那么案件也无法立案。
2.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诉讼,但这些情况与欠款金额的大小无关,而是与当事人的身份和状态有关。
找法网提醒,当面临欠钱被起诉的情况时,应诉的关键在于核实对方的证据并准备充分的反驳材料。
1.应仔细核查对方提供的证据是否齐全和真实。对于对方不合理的请求,可以提出反驳,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立场。
例如,如果已经偿还了部分债务,或者债务是在自己不知情、对方胁迫等情形下产生的,可以提出相应的证据来证明。
2.当收到法院的传票时,说明已经被对方起诉到法院,成为被告。此时,被告应积极应对诉讼,按照法院的指示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准备答辩材料。
3.被告应主动签收法院发来的各种文书,及时了解法院对案件审判的日程安排和诉讼的具体内容。并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的15日内提交答辩状,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打债务纠纷官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超过这个期限,可能会丧失胜诉权。因此,在起诉之前要确保在诉讼时效之内。
2.重视担保期间:如果债务有担保人,应重视担保期间。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6个月。在这个期间内,可以向担保人主张权利。
3.重视申请执行的期限:根据生效的法律文书,享有权利的债权人在债务人拒绝履行义务时,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但申请执行的权利必须在申请的期限内行使,否则可能会丧失强制执行的权利。
4.搞好证据收集:诉讼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债权人必须重视平时文书、文件、各类合同文本、各类单据、票据、函件电报等书证的保存,也要重视物证以及电话录音、传真资料等视听资料的收集。
(2)这些证据将有助于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5.善于协商调解:
(1)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债务人确有诚意,可以配合法院进行调解。调解是一种快速解决纠纷的方式,有助于节省时间和成本。
(2)如果债务人缺乏诚意,则应果断采取法律手段,请求法院公正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