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作为家长或监护人,首先应立即报警并确保孩子的安全,可以依据法律要求打人者进行赔偿。
1.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医药费、误工费(若家长因照顾孩子而误工)、营养费、护理费以及后续可能产生的治疗费等。
2.为了明确赔偿金额和责任,应及时要求公安机关开具鉴定委托单,带孩子到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
3.根据鉴定结果,构成轻伤及以上,打人者将涉嫌故意伤害罪,需承担刑事责任;若鉴定结果为轻微伤及以下,则违反治安管理,公安机关可依法对其进行行政拘留并处罚金,同时可要求其进行民事赔偿。
找法网提醒,要求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1.《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明确指出,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2.造成残疾的,还应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3.造成死亡的,则需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这些规定为受害者提供了明确的赔偿范围和计算依据。
赔偿标准还与孩子受伤后的伤残等级密切相关。例如,腰椎骨折的赔偿就需根据伤残等级来确定。不同伤残等级对应的赔偿标准是不同的。
1.一般来说,腰椎或腰椎的一个椎体三分之一以上的压缩性骨折可能属于十级伤残;腰椎或腰椎有一个椎体的粉碎性骨折可能属于九级伤残;而腰椎两个椎体上的压缩性骨折则可能属于八级伤残。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对于因工致残的职工,不同伤残等级还可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待遇,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虽然这些规定是针对工伤的,但在处理非工伤的人身伤害案件时,也可参考类似的伤残等级和赔偿标准来确定赔偿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