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农村中的房屋确实存在诸多风险,具体如下:
1.房产可能是违法建筑。
(1)在购买农村房屋时,必须核实房屋是否具备合法的建造手续,如建房土地使用证、建筑许可证和居民兴建住宅用地批准通知书等。
(2)一些村民可能私下抢建或超过证书规定面积加建房屋,这些都属于违法建筑。购买此类房屋,不仅可能面临被强制拆除的风险,而且在未来拆迁时,政府也可能不给予补偿。
2.农民房无法过户,导致买房人无法取得合法的房产证。即使买房人已经签订了购房合同并支付了房款,且实际居住在该房屋中,但由于目前国土局的政策限制,这种房产仍然不能办理过户手续。
3.房产买卖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1)由于农民房转让必然涉及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而宅基地使用权交易是法律所禁止的,因此,这类买卖合同在司法实践中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特别是当买房人是城镇户口居民或者非当地户口的村民时,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可能性更大。
农村房屋买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隐患不容忽视。为了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流程。
1.房屋买卖应经集体即村民委员会书面同意。这是农村房屋买卖的先决条件,未经村委会同意的交易将不受法律保护。
2.如系共有房屋,必须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这是为了避免日后因产权归属问题产生纠纷。
3.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应提交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土地证、房产证等相关材料的原件,以供审核。
4.应到产权登记部门查看房屋产权是否存在瑕疵,如是否存在抵押等担保、是否有人民法院采取查封等财产保全措施。
5.双方应订立书面买卖合同,并办理审批、过户等手续。
房屋买卖合同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并办理宅基地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的过户更名手续;还应到房产管理部门依法办理房产证的过户更名手续。这些步骤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交易存在法律隐患。
为了规避农村房屋交易风险,购房者和售房者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1.购房者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限制,避免购买违法建筑或无法过户的房屋。在购买前,务必核实房屋的合法建造手续和产权归属情况。
2.双方应签订详细的书面买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中应包含房屋的基本情况、交易价格、付款方式、过户时间等关键条款,并明确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3.交易过程中,购房者应要求售房者提供所有必要的证件和资料,并亲自到产权登记部门核实房屋产权情况。如果发现房屋存在瑕疵或纠纷,应立即中止交易并寻求法律帮助。
4.购房者还可以考虑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机构,以获取更全面的法律建议和保障。律师可以帮助购房者审核合同内容、评估交易风险,并在必要时提供法律支持。
找法网提醒,购买农村中的房屋确实存在诸多风险,但只要购房者和售房者都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限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就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