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贷款签了合同但没放款,这种情况下确实算违约。
1.合同违约是指违反合同债务的行为,即合同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其义务。在网贷场景中,即使贷款尚未实际发放,但双方已经签订了贷款合同,该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2.若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贷款发放的时间或条件,且贷款方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发放贷款,即视为违反了合同中的债务履行义务,构成了合同违约。
因此,网贷没放款但签订了合同,贷款方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并非所有违约行为都需要违约方承担全部责任。以下是一些合同违约可免责的事由:
1.不可抗力:这是法定的免责事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台风、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征收、征用)以及社会异常事件(罢工、战争)等。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违约方可以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2.其他法定或约定的免责事由:除了不可抗力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法定或约定的免责事由。
例如,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免责条款,只要该条款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公平合理,即可在合同违约时作为免责的依据。
找法网提醒你,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且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关于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我国法律并未作出具体规定,而是以当事人约定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原则性规定:
如果合同中只对违约金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约定违约金的比例或数额,并且有关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金额的,则可按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关于承担违约金责任的一般原则执行。
2.上限规定:
(1)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这是为了保障合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防止违约金过高导致一方承担过重的经济负担。
(2)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减少或增加。
3.约定优先: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自由约定违约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公平合理,即可在合同违约时作为计算违约金的依据。
但需注意,如果是定金合同,约定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