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抽血后,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构成醉驾。抽血检测是交管部门在查处醉酒驾驶时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醉驾的认定并非仅凭抽血结果就能直接确定。
1.在交管部门的执法过程中,首先会采用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的方法对驾驶者进行初步筛查。
2.只有当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结果达到醉驾标准,即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时,才会进一步进行血样抽取。
3.抽血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测量驾驶者体内的酒精含量,以作为醉驾认定的最终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抽取血样之前,驾驶者脱逃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逃避检测,交管部门也可以依据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的结果进行醉驾认定。
找法网提醒,醉驾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的是驾驶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1.具体来说,当驾驶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时,就构成醉酒驾驶机动车,将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2.醉驾的处罚规定相对严格,一旦构成醉驾,驾驶者的驾照将被吊销,并且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5年)不得重新获取驾照。
3.醉驾者还将面临拘役和罚金的处罚。如果醉驾行为发生在营运机动车上,处罚将更为严厉,包括吊销驾照、长时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拘役和罚金等。
4.醉驾行为如果造成交通事故或者具有其他从重处罚的情节,如血液酒精含量极高、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等,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