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失踪后,家长或监护人无需等到24小时后才可报警,一旦确认未成年人失联,即可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虽然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人口在失联24小时之后才可以定为失踪人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等到24小时后才可报警。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其处于弱势地位且安全问题更为紧迫,因此一旦发现其失联,应立即报警以尽快展开搜救工作。
1.当未成年人失联报警后,公安机关应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并迅速开展侦查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对失踪地点的现场勘查、调取周边监控录像、询问目击者等。
2.公安机关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的通知》规定,对案件进行审查,确保符合管辖规定,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侦查。
3.公安机关还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如教育部门、社区等,共同寻找失踪未成年人。
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或被拐卖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将依法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案件得到及时查处。
关于未成年失踪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民法典》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意见中。
1.《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2.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其年龄尚小且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一旦失踪,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为失踪人。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的通知》也强调了对于未成年人失踪案件的立案、侦查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找法网提醒,在处理未成年人失踪案件时,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将依法履行职责,确保案件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