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车辆鉴定,通常不需要本人申请,但鉴定过程中通常需要本人的参与或配合,具体来说:
1.交通事故发生后,若涉及车辆性能、损坏程度等方面的鉴定,通常由涉案双方或相关保险公司、交警部门等委托专业鉴定机构进行。
这一过程中,虽然本人不必须亲自提交申请,但鉴定机构在进行鉴定时,往往需要车辆所有人的配合,例如提供车辆信息、到场见证鉴定过程等。
2.对于涉及人员伤残的司法鉴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鉴定人员必须与鉴定对象见面,若本人未到场,则无法进行司法鉴定。
因此,在交通事故车辆及人员鉴定的情境中,虽申请环节不一定需要本人亲自操作,但鉴定过程往往需要本人的配合或参与。
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和社会专业司法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或当事人的委托,进行司法鉴定,在诉讼案件中,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时,也可通过律师事务所委托司法鉴定。
2.受理:
(1)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书后,对委托事项进行审核,并根据是否符合受理条件作出相应决定。
(2)符合受理条件的,签订《司法鉴定委托受理合同》,不能即时决定的,出具《司法鉴定委托材料收领单》,并在7日内作出决定;不符合受理条件的,退回鉴定材料并说明理由。
3.初次鉴定:鉴定机构受理案件后,指派具有社会专业司法鉴定资格的人员进行鉴定。同一鉴定事项应由两名具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4.补充鉴定与重新鉴定:在初次鉴定基础上,若发现新的相关鉴定材料或原鉴定项目有遗漏,可进行补充鉴定,若原鉴定存在错误或不符合规定,可进行重新鉴定。
5.复核鉴定: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委托其他资质较高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复核鉴定。
6.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鉴定完成后,出具司法鉴定文书,作为法庭审理的依据。
7.出庭:司法鉴定人可能需要根据司法机关或仲裁机关的要求出庭,对鉴定结论进行说明和回答相关问题。
找法网提醒你,交通事故后进行伤残司法鉴定,主要遵循以下步骤:
1.申请人(通常为受伤人员或其家属)需向专业鉴定机构提交书面申请书,申请进行伤残司法鉴定。申请书中应包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事故经过、受伤情况及申请鉴定的理由等。
2.鉴定机构在收到申请书后,将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审核,并安排鉴定时间和地点,鉴定人员将对申请人的伤残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包括身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3.鉴定完成后,鉴定机构将出具伤残司法鉴定报告,报告中将详细记录申请人的伤残等级、伤残原因及伤残程度等信息,该报告将作为法庭审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重要依据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伤残司法鉴定时,申请人应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和受伤情况,并配合鉴定人员的检查和评估工作,申请人也有权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并要求重新鉴定或复核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