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可能会构成违法的,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性质及严重程度是判断其是否违法的关键。根据这些行为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违规、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
1.当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且涉嫌犯罪时,可能适用的罪名包括但不限于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
2.检察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时,会综合考虑案件事实,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情节以及危害后果等方面,按照法定标准来认定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
例如,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学生,如果他们使用轻微暴力或威胁手段强行索要其他学生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钱财,且数量不大、未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通常不被认为是犯罪。
3.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学生,如果他们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寻求精神刺激的目的,多次对其他学生实施强拿硬要行为,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且情节严重的,则可能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找法网提醒,校园欺凌的定罪标准主要依据行为人的年龄、主观故意、行为手段、情节及危害后果等因素综合判断。
1.行为人的年龄是定罪的重要考量因素。不同年龄段的行为人在法律上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未成年人实施的校园欺凌行为,法律会根据其年龄和心智成熟程度来判断其是否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2.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手段、情节及危害后果也是定罪的关键。
(1)如果行为人故意实施欺凌行为,且手段恶劣、情节严重、危害后果显著,那么其很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2)如果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破坏他人财物等行为,若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则可能构成相应的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