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申报工伤将承担的后果主要包括:
1.从行政责任角度来看:
(1)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单位限期改正。
(2)若单位逾期未改正,将面临应缴工伤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被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这一规定旨在通过行政处罚来促使单位履行申报工伤的义务。
2.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
(1)单位不申报工伤将直接影响员工合法权益的及时保障,工伤职工在无法获得单位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自行申报工伤。
(2)一旦被认定为工伤,因单位未申报而导致职工未能及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相关费用可能需要单位自行承担,包括但不限于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3)若因未及时申报工伤造成职工伤残等级加重等损害职工权益的情况,单位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当单位不帮忙认定工伤时,职工无需过分担忧,因为仍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职工可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具体流程如下:
1.准备必要的申请材料。这包括:
(1)工伤认定申请表,该表需要如实填写职工的基本信息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内容;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2.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申请。职工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在收到申请后的15日内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会在15日内作出决定)。
因此,单位不协助认定工伤并不影响职工维护自身权益,职工只需按照规定流程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即可。
找法网提醒你,单位和个人在申报工伤时存在以下主要区别:
1.在申报时间方面:
(1)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
(2)个人则可以在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情况下,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申请。
2.在申报材料准备方面:
(1)单位由于对员工情况较为了解,可能更容易获取和整理相关材料,如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2)个人在申报时,除了常规材料外,可能还需要额外提供证明是在工作过程中受伤的相关证据,如同事的证人证言等,材料准备难度相对较大。
3.在责任承担方面:
(1)单位有义务为员工申报工伤,这是其履行社会责任和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体现。如果单位积极申报并配合后续工作,将有助于员工顺利获得工伤赔偿等权益。
(2)个人申报则多是在单位未履行申报义务时的一种自我救济途径,职工自行申报工伤后,如认定为工伤,单位仍需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