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被造谣,受害人可以报警。
1.在网络环境中,遭受他人造谣属于对自身名誉权等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
2.当这种造谣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例如造成受害者的社会评价显著下降、精神受到严重伤害或者经济受较大损失时,报警便成为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
3.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会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造谣者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如治安管理处罚乃至刑事责任追究,以确保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恢复和保护。
找法网提醒你,网络造谣个人可能构成多种犯罪,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诽谤罪和侮辱罪。
1.诽谤罪。
(1)构成要件包括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且这些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并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2)情节严重可能表现为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在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后又再次诽谤他人等情况。
(3)一旦构成诽谤罪,造谣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2.侮辱罪。
(1)构成要件则是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
(2)公然是指当着第三者甚至众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
(3)一旦构成侮辱罪,造谣者也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若他人通过网络平台或其他方式造谣,受害者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起诉以维护自身权益:
1.收集证据
(1)受害者需要固定造谣的内容,包括截屏、录音录像等方式留存造谣者发布的言论。
(2)还要收集能够证明该谣言对自身造成损害的证据,如名誉受损导致的社会评价降低可通过周围人的证言来证明;若有经济损失,则需保存好相关的财务票据等。
2.确定被告
明确实施造谣行为的主体是起诉的关键。如果是个人造谣,则以其个人为被告;如果是法人或其他组织造谣,则以该法人或组织为被告。
3.向法院起诉
(1)在准备好起诉状及证据材料后,受害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一般来说,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权行为地(造谣行为实施地或者损害结果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
(2)在起诉状中,受害者需要写明自身情况、被告主体、诉讼请求(如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以及事实与理由(详细阐述造谣的事实经过及造成的损害)。
法院受理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判决以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