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强买强卖行为,消费者立即报警处理。强买强卖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报警后,警方会及时介入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在报警的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寻求进一步的帮助和支持。
强买强卖的法律认定主要依据其构成要件来判断。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体要件:强买强卖行为侵犯了交易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以及商品交易市场秩序。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与公平原则,而强买强卖行为违背了这一原则。
2.客观要件:强买强卖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行进行交易,且情节严重。
(1)“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迫使被害人违背自己的意志进行交易的行为;
(2)“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
3.主体要件:强买强卖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强买强卖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市场交易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构成强迫交易罪。“情节严重”应当包括以下几点:
1.促成不公平交易,非法获利数额较大的;
2.多次强迫交易的;
3.社会影响恶劣的;
4.给被害人及家庭引起较为严重后果的;
5.强迫交易严重扰乱市场的;
6.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强迫交易的。
找法网提醒,当强买强卖行为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即可认定为构成强迫交易罪,依法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