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子买卖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两种:
1.协商解决是最直接且成本较低的方式,许多当事人倾向于通过友好协商来达成和解,以避免法律程序的繁琐和费用。当双方能够就争议点达成一致时,这种方式尤为有效。
2.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问题。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对纠纷进行裁决,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小产权房交易存在诸多风险。
1.小产权房没有国家颁发的房产证,无论是村委会还是乡政府颁发的产权证,在法律上均不予承认,这导致购房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障。
2.小产权房无法上市流通,因为缺乏合法的房产证明,所以购房者无法进行房产的转让、处分和继承等操作。
3.小产权房也无法过户,购房者无法获得合法的产权证明,因此也无法享受过户的权利。
4.在遇到政府或合法开发商征用小产权房产占地的情况时,购房者可能只能得到很少或无法得到相关补偿,因为补偿款会直接划给当地村委会或乡政府。
5.小产权房无法办理银行贷款,因为办理贷款需要以合法的产权证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6.购买小产权房还可能导致户口无法迁入,购房者及其子女无法享受当地的免费医疗和义务教育资源。
7.由于现阶段国家还没有对小产权房产做出明确的处理决定,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购房者的风险。
找法网提醒你,在小产权房买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信息要完整准确,包括名称(姓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如果有委托代理人参与交易,还需要包括委托代理人的相关信息。
2.要明确合同的标的,即所买卖的房屋,包括房屋的坐落位置、面积、是现房还是期房以及房屋的配套设施和维修标准等。
3.需要约定房屋的价格及付款时间,以及交房期限,在交房时,卖方应确保房屋没有产权纠纷和财务纠纷,并已清除该房屋上原由卖方设定的抵押权。
4.合同双方还可以约定其他事项,如房屋的保修责任、物业管理以及小区内公用配套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