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后,如果老板置之不理,劳动者有多种途径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劳动仲裁是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方式,能够帮助劳动者在工伤问题上获得公正的裁决。
2.劳动者还可以在仲裁后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进一步寻求法律保护。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工伤事实以及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从而争取到应有的赔偿。
找法网提醒,当劳动者遭受工伤后,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工伤认定申请。
1.用人单位应在从业人员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用人单位工商注册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从业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相关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在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交一系列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主要为《工伤保险条例》。根据该条例,工伤一般包括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以下情形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职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亦可认定为工伤(需满足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等条件);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