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期限一般是两年。这意味着,当仲裁裁决生效后,如果一方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在两年内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同样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找法网提醒,申请仲裁裁决执行时,当事人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仲裁申请执行书,这是申请执行的必备文件,需明确申请执行的事项和理由;
2.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包括居民身份证、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以证明申请执行人的合法身份;
3.生效法律文书原件复印件副本,即仲裁裁决书,作为执行的依据;
4.如果申请执行人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还需提交经委托人签字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并明确委托事项和代理人的权限;
5.双方送达回执复印件,以证明仲裁裁决书已合法送达双方当事人。
准备齐全这些材料,有助于确保申请执行的顺利进行。
仲裁裁决的执行手段主要包括对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交付财产和完成行为的执行以及强制被执行人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
1.对于金钱债权的执行,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措施。
2.对于交付财产和完成行为的执行,人民法院可以责令被执行人交付特定财产或者完成指定行为,如强制迁出房屋、退出土地,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等。
3.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法律文书确定的限期履行义务,人民法院还可以强制其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以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