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合伙协议有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1.如果口头协议能够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且其内容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这样的口头协议就是有效的。
2.值得注意的是,口头协议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比如在没有书面文件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对于协议内容的举证就会变得相当困难。
3.如果一方声称存在口头协议,而另一方予以否认,那么主张协议存在的一方就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就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
所以,虽然口头合伙协议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但为了避免潜在的纠纷和风险,最好还是采用书面形式来订立合伙协议。
找法网提醒你,在口头合伙协议发生纠纷时,如果合伙人不提供相关的账目,其他合伙人是有权起诉的。因为在合伙关系中,每个合伙人都享有了解合伙事务相关账目情况的权利。
1.如果合伙人拒绝提供账目,这可能损害其他合伙人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2.根据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法定的合伙人权益,不提供账目可能构成对合伙协议的违反或者侵权行为。
3.受损的合伙人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对方提供账目,并可要求对方承担因不提供账目而造成的相应损失赔偿等责任。
在没有书面合伙协议的情况下,想要追回投入的资金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1.在证据方面,如果有其他能够证明合伙关系和资金投入的证据,比如:
(1)转账记录中备注了是合伙投资款;
(2)聊天记录中提及了合伙事务、投资比例、利润分配等相关内容。
这些都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追回资金的请求。
2.如果能够证明自己的资金确实投入到了合伙生意中,比如有证人可以证实资金的用途是合伙事务,那么在要求返还资金时就会更加有利。
3.还需要考虑合伙财产的处理情况。
(1)如果合伙生意还存在可分割的财产,那么即使没有书面协议,也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诉讼的方式,按照双方对合伙事务的实际贡献等合理因素来分割财产,从而拿回自己应得的部分。
(2)如果合伙生意已经亏损,那么要拿回全部投资款可能会比较困难,需要确定双方对亏损的分担比例,并根据公平原则等综合因素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