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获得劳动赔偿的情形具体如下:
1.若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劳动者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或在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这种行为会对劳动者的权益造成损害,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
2.当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时,劳动者同样可以要求赔偿,这包括:
(1)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
(2)劳动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况。
3.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了女职工或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如未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未支付应有的劳动报酬等,劳动者也有权要求赔偿。
4.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同样可以主张劳动赔偿,这包括用人单位未提前通知劳动者、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劳动赔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形:
1.工资收入损失的赔偿。当用人单位的行为导致劳动者工资收入减少或丧失时,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2.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未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导致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受损,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3.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赔偿。
当用人单位的行为导致劳动者发生工伤或疾病,且未按规定提供工伤、医疗待遇时,用人单位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4.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赔偿。
如果用人单位的行为导致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受损,用人单位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5.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这包括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可能产生的赔偿费用。
找法网提醒你,劳动赔偿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劳动者所遭受的损失以及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程度。具体而言:
1.对于工资收入损失的赔偿,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2.对于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赔偿,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3.对于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赔偿,用人单位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4.对于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赔偿,用人单位同样需要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5.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也应当按照约定的标准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