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起诉流程具体如下:
1.需要明确被告身份,即确定要对方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或单位。
(1)如果是个人,需前往对方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打印户籍证明(个人无法直接办理,可委托律师办理)。
(2)若是单位,则需到工商行政管理局获取该单位的基本注册资料。
2.撰写民事诉讼状,详细阐述事实与理由,以及要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依据,并提供相应的书面证据(如口头录音/录像)。若认为某些证据难以自行取得,可向法院申请调取,尽管成功率较低。
3.准备就绪后,向法院立案庭提交诉讼状和证据。若法院受理,会发放交费通知书,持此通知书去缴纳诉讼费用,缴纳后案件即正式受理。
4.法院会安排开庭日期,并发送传票,上面会明确开庭的时间、地点及审判员信息。
5.开庭时,应准时到庭,以免给法官留下不良印象。
6.庭审阶段,法官会询问是否需要回避,随后进入正式审判流程。
(1)原告先宣读诉讼状并提交证据,被告进行反驳,接着进入证据质辩阶段,双方需对所有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仔细质辩。
(2)质辩结束后,进入辩论阶段,法官通常会给予双方各两次辩论机会。
(3)辩论完毕后,法官会询问双方是否愿意调解,若调解不成,则宣布休庭,择日宣判。
(4)宣判后,可持判决书向审判法官申请退还一半的诉讼费用(如已申请撤诉)。
7.若对判决结果不满,可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并缴纳上诉费用。若不上诉且对方不履行判决,可向法院执行庭申请执行。
找法网提醒,向法院起诉的诉讼费用根据案件性质及争议金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对于财产纠纷案件,若无财产争议,诉讼费为每件50元。婚姻纠纷案件,若无财产争议,诉讼费为每件50元至300元。劳动纠纷案件,若无财产争议,诉讼费为每件10元。
对于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额,按照一定比例分段累计交纳,具体如下: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以此类推,直至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非财产案件如离婚案件、侵害人格权案件等,也按照一定标准交纳诉讼费用。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的,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其他非财产案件如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不等。
(3)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劳动争议案件及行政案件等也均有明确的诉讼费用交纳标准。
民事诉讼判决书的下达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审理程序。
1.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需经本院院长批准,并可延长六个月。若仍需延长,则需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则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这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判决书将在上述期限内下达给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