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后再报警确实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意图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1.我国法律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无故离开现场都算逃逸行为,无论其后是否选择报警。
2.逃逸行为的认定并不依赖于驾驶员是否主动报警,而是基于其在事故发生后是否擅自离开了现场。
因此,即使肇事者在逃逸后再报警,也不能改变其逃逸的事实。
交通肇事逃逸后,如果尚未构成犯罪,肇事者将面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罚款处罚。
1.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将被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这一规定旨在惩罚那些逃避责任、破坏事故现场证据的行为,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2.该条款还列举了其他多种违法行为及相应的罚款标准,以全面规范道路交通行为。
找法网提醒你,肇事逃逸的处罚措施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两部分。
1.如果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那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对肇事者进行行政处罚,包括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可能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这样的处罚旨在惩戒逃逸行为,同时起到警示作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如果肇事逃逸行为构成了犯罪,那么肇事者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
(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这些刑事处罚措施旨在严厉打击肇事逃逸行为,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