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法给予严厉处罚:
1.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没收违法所得以及非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同时还会扣押用于非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及原材料等物品。
2.若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价值低于一万元人民币,经营者将面临五万元至十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罚款。
3.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如多次违规或造成严重后果,经营者还可能被吊销相关许可证,失去继续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资格。
找法网提醒,过期食品处罚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1.根据该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尚不构成犯罪的,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处罚。
2.处罚措施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3.对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将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处罚更为严厉,将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当消费者购买到过期食品时,有权向经营方提出赔偿损失的请求。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向生产厂家寻求补偿。
1.在提出赔偿要求后,生产商和经销商应积极承担起首负责任,主动承认并履行赔偿义务。
2.若责任归属生产商,经销商在完成赔偿后有权向生产商追偿;反之,若责任归于经销商,生产商在完成赔偿后同样享有追偿权。
值得注意的是,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或销售明知存在问题的食品,消费者除了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商或经销商索取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