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证过期,经营者确实会面临处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营者若持有过期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而继续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将视为违法行为。
1.具体来说,一旦主管部门发现经营者持有过期的食品证,将立即启动相应的执法程序,包括但不限于调查取证、询问笔录、现场检查等。
2.在确认违法事实后,主管部门将依法对经营者进行处罚,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找法网提醒,食品证过期的处罚方式主要包括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及工具设备、处以罚款以及吊销相关许可证等。
1.主管部门将没收经营者因过期食品证而非法获得的收入,以及非法生产经营的食品本身。同时,还会扣押经营者用于非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及原材料等物品,以防止其继续从事违法行为。
2.根据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主管部门将对经营者处以相应的罚款。
(1)若货值金额较低,则罚款金额在二千元至五万元之间;
(2)若货值金额较高,则罚款金额将按照货物价值金额的五倍以上但不超过十倍的标准进行处罚。
3.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如经营者多次违法或造成严重后果等,主管部门还可能吊销其相关许可证,禁止其继续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若经营者对食品证过期被罚的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申诉的途径和流程一般如下:
1.经营者应认真阅读处罚决定书,了解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若认为处罚存在不当之处,可以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如经营许可证、进货凭证、销售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合法经营和合规操作。
2.经营者可以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提出书面申诉。在申诉书中,应详细陈述自己的申诉理由和请求,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3.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诉后,将依法进行复查和核实。若认为处罚确实存在不当之处,将依法予以纠正;若认为处罚合法合规,则将维持原处罚决定。
4.若经营者对申诉结果仍不满意,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