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没签离职通常不可以领失业金,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1.没有签劳动合同且被公司无故辞退的员工,虽然可以通过仲裁来维权,但领取失业金的前提通常是基于已建立并有效存续的劳动关系,并且符合失业保险的相关领取条件。
2.未签订劳动合同,首先需要举证事实劳动关系存在,例如通过工资条、工作记录等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链条。
3.失业金的领取,通常要求非因个人意愿中断就业,且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定期限。
因此,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直接领取失业金的可能性较低。但员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支付二倍工资,并在仲裁时效内提出。
未签劳动合同时,证明劳动关系的关键在于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实实际用工关系的存在。
工资条是重要的证据之一,但如单位不承认或工资条信息不全,还需结合其他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这些证据可能包括:
1.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2.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3.考勤记录;
4.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通过收集这些证据,可以有力地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实际劳动关系。
找法网提醒你,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两方面: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这是对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行为的直接经济处罚。
2.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还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
(1)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或故意拖延,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等行政处罚。
(2)如果因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而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工伤、医疗等待遇损失的,用人单位还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支付额外的25%赔偿费用。
综上所述,未签劳动合同不仅可能影响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还可能给用人单位带来严重的法律责任。
因此,建议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务必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