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合同并不完全符合法律效力,而是部分有效部分无效。
1.从利息约定的角度来看,高利贷合同中超过法定利率上限的利息约定是无效的。我国法律对民间借贷利率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作为合法利率的上限。
2.一旦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了这个标准,那么出借人对于超出部分的利息主张,将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换言之,高利贷中的高额利息部分,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3.对于高利贷合同中的本金部分以及不超过法定上限的利息约定,如果这部分内容的订立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没有存在欺诈、胁迫等法定无效情形,那么这部分内容在法律上是有效的。
4.如果借贷双方因合同履行发生纠纷,对于本金和在法定利率范围内的利息部分,是可以依据合同来主张权利的。
找法网提醒,高利贷合同中有效的部分主要包括本金部分以及不超过法定上限的利息约定。
1.本金部分是合同的基础,也是借贷双方交易的核心。只要本金部分的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这部分内容就是有效的。
2.对于利息部分,只要双方约定的利率不超过法定上限(即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那么这部分利息约定也是有效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合同中存在欺诈、胁迫等法定无效情形,或者利息约定超过了法定上限,那么这部分内容将被视为无效。
在高利贷中,如果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了法定上限,那么出借人对于超出部分的利息主张将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此时,借款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借款人可以拒绝支付超出法定上限的利息部分。如果出借人坚持要求借款人支付超出部分的利息,借款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超出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2.如果高利贷合同中存在其他违法情形,如欺诈、胁迫等,借款人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或变更合同。在诉讼过程中,借款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合同存在违法情形。
3.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高利贷中的高额利息部分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但借款人仍然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本金和在法定利率范围内的利息。
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时履行还款义务,将可能面临法律纠纷和信用风险。因此,在借贷过程中,借款人应该谨慎选择合法的借贷渠道,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