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犯盗窃罪,即使受害人不起诉,案件仍属于公诉案件范畴,会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刑,具体如下:
1.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若数额较大或存在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行为,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初犯盗窃罪的刑罚并非由受害人决定,而是由司法机关根据犯罪情节和法律规定进行裁量。
因此,初犯盗窃罪的被告人无法避免判刑,但具体的刑罚程度会根据案情轻重有所不同。
找法网提醒,盗窃罪的从重处罚情节包括多种情况,具体有:
1.多次扒窃作案;
2.以破坏性手段盗窃并造成公私财产损失严重;
3.入户盗窃多次;
4.教唆未成年人盗窃;
5.劳改、劳教人员在劳改、劳教期间盗窃;
6.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或者管制、监外执行期间盗窃;
7.曾因盗窃被治安处罚3次以上或者被劳动教养2次以上,2年内又进行盗窃;
8.曾因盗窃被免诉、免刑后2年内,或者因盗窃受过刑罚处罚后3年内又进行盗窃;
9.盗窃盲、聋、哑等残疾人、孤老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财物;
10.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
这些情节均会导致盗窃罪的刑罚加重,以体现法律的严厉性和公正性。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这里的所有权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权,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
2.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盗窃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
4.盗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意味着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同时具有非法占有所盗窃财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