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责任:
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或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主要涉及到个人或组织在民事活动中的行为,如合同违约、侵权行为等。
2.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主要涉及到个人或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如违反行政法规、规章等。
3.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这种责任是所有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其特点在于行为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且责任是由犯罪人向国家所负。
4.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了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这种责任主要涉及到个人或组织违反宪法的行为,如制定或实施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法规等,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找法网提醒您,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是责任立法的指导方针,也是指导法律适用的基本准则。归责一般必须遵循以下法律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这意味着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的责任。
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即责任擅断和“非法责罚”,同时在一般情况下要排除对行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联系原则。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还应确认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责任相称原则。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性质相适应,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者损害相适应,同时还应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
4.责任自负原则。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即反对株连或变相株连。
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