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申请劳动仲裁后,劳动者多久能拿到钱主要取决于用人单位的配合程度,具体如下:
1.根据规定,劳动仲裁需在45日内结案,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这意味着,从提交仲裁申请到案件审结,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框架。
2.实际拿到钱的时间还需考虑用人单位是否愿意履行仲裁裁决,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来支付拖欠的工资。
(1)如果用人单位积极配合,那么在仲裁裁决生效后,劳动者通常可以较快地获得拖欠的工资。
(2)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劳动者可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法律手段来追讨。
找法网提醒,劳动仲裁的程序相对明确,具体包括:
1.仲裁申请人首先需要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并依照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交副本。
(1)申请书应载明法定内容,具体包括劳动者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以及证人姓名和住所等。
(2)如果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劳动者还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在提交申请后,仲裁委员会需在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1)若不予受理或5日内不作出任何答复,申请人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2)若决定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制作受理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同时在受理后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3.被申请人需在10日内提交答辩书,但不提交答辩书不影响案件的仲裁。
关于劳动仲裁的时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这一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与之前的劳动法相比,这一规定延长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并完善了时效中断、中止制度。
2.诉讼时效可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4.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一旦劳动关系终止,劳动者应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这一规定旨在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时效问题而丧失追讨拖欠工资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