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在外地,若想要进行诉讼离婚,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具体来说:
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离婚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包括:
(1)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如果两人都在外地,一般应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应向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3.住所地指的是被告的户籍所在地,而经常居住地则是指被告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住院就医除外)。
离婚诉讼的提起地点,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具体情况。
1.起诉离婚应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但存在以下特殊情况时,应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对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2.如果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若夫妻双方都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则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没有经常居住地,则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在异地起诉离婚的情况下,还需根据双方的具体居住情况来确定管辖法院。
找法网提醒你,法院受理离婚案件后,并不一定会判决离婚。
1.判决离婚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理由,即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这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确定是否准予离婚的原则界限。
2.如果双方感情并未完全破裂,或者虽然破裂但调解有效,法院则不会判决离婚。
3.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双方的经济条件、教育背景、是否有不良嗜好等因素:
(1)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由母亲抚养,但存在特殊情况时可以判归男方抚养;
(2)两到八周岁的孩子,法院会参考平时谁照顾得多、目前随哪方生活等因素来判决;
(3)八周岁以上的孩子,其抚养权归属则需要考虑孩子的意见。
因此,法院受理离婚案件后是否会判决离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解答,请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