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不能判缓刑,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并且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这意味着,一旦被认定为累犯,即使其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也不得被判处缓刑。
这是因为累犯的行为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社会危险性,需要更严厉的刑罚来对其进行惩罚和预防再犯,因此,在累犯的情况下,判缓刑是不可能的。
累犯确实应当从重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65条的规定,对累犯采取必须从重处罚的原则。
1.在量刑时,法院会考虑被告人的累犯身份,并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对其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这种从重处罚的原则,旨在体现对累犯行为的严厉谴责,并预防其再次犯罪。
2.从重处罚的具体表现包括:
(1)无论是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都必须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
(2)从重处罚是相对于不构成累犯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言,即累犯在量刑时会比初犯或其他非累犯承担更重的刑罚;
(3)从重处罚并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而是需要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刑罚。
找法网提醒你,由于累犯不得适用缓刑,因此讨论累犯判缓刑的法律效果并不具有实际意义。
1.我们可以从反面来理解这一问题:如果累犯被错误地判处了缓刑,那么这种判决将是违法的,并可能导致法律效果的无效。
2.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法院错误地对累犯判处了缓刑,那么这一判决可能会受到上级法院的撤销或改判。
3.被判缓刑的累犯如果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或违反缓刑的相关规定,也可能会面临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刑罚的风险。
4.虽然判处缓刑可以给犯罪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处罚。被判缓刑的人员仍然是有案底存在的,且需要遵守缓刑期间的相关规定和限制。
因此,无论是初犯还是累犯,都应该珍惜法律给予的机会,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再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