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合同诈骗,受害人可以直接找公安局的经侦队处理。
1.合同诈骗是一种利用伪造文书或证件的方式,非法取得相关权益的诈骗形式,它不仅给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造成了损失,还危及了公共财产的安全。
2.由于合同诈骗属于经济犯罪范畴,因此,其调查和处理工作由公安局的经侦队专门负责。受害人若想要报案,只需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提出即可,案件会由内部转至经侦部门立案侦查。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行骗者通过注册成立公司,招聘员工进行诈骗,以此减少行骗风险,增加隐蔽性。
2.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行骗者多为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行家老手,他们熟悉行骗手段,一旦罪行被识破便立即逃逸,风声过后又重操旧业。
3.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行骗者利用合同诈骗公证和律师见证等形式,体现其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从而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诈骗金额的大小以及其他相关情节来确定。具体来说: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的,则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2.对于诈骗未遂的情况,如果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也应当定罪处罚。
3.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等情形之一的,也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4.对于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找法网提醒您,诈骗罪的行为人即使坐牢后,仍然需要还钱。这是因为承担了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民事责任。除非原告放弃债权,否则债务是仍然存在的。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即使行为人因诈骗罪被判刑,其仍需承担赔偿受害人损失的责任。
因此,对于诈骗罪的行为人来说,坐牢只是对其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而还钱则是其必须承担的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