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破坏他人财产1000,行为人将不会被进行刑事处罚,而只会受到治安处罚。
1.由于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的追诉金额是在5000元以上,而损害他人财物的价值在1000元,这一金额并未达到立案追究的程度,因此不会启动刑事程序。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可能会面临拘留和/或罚款的处罚,对于此类行为,法律更倾向于通过行政处罚来维护社会秩序,而非动用刑事手段。
故意损坏财物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即行为人破坏的是他人合法拥有的财产权益。
2.客观方面要件: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这意味着,除了财物损失的价值要达到一定标准外,还可能包括其他如多次毁坏、公然毁坏等情节。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都有可能因故意损坏财物而构成犯罪。
4.主观方面要件: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公私财物的毁坏,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这是区分故意损坏财物罪与其他过失或无意损坏财物行为的关键。
找法网提醒你,对于涉嫌构成故意损害财物罪的行为人,人民法院会根据犯罪情况判处以下刑罚:
1.若损害财物的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如多次毁坏、公然毁坏等,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若故意损坏财物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等,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进一步体现了法律对于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财产权益行为的严厉制裁。
总之,故意损坏财物行为虽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时只会受到治安处罚,但一旦构成犯罪,行为人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因此,建议行为人应尊重他人财产权益,避免实施此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