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不会被判处死刑,主要是基于对他们的特殊保护与改造的考虑。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只要犯罪时不满18周岁,就不能适用死刑。
1.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考虑到他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
2.具体来说,这一规定不仅适用于在起诉、审判阶段犯罪人不满18岁的情况,也包括犯罪时不满18岁,但起诉、审判时已满18岁的情况。
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原则主要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以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更加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和感化,而非单纯的惩罚。
1.“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要求司法机关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引导、心理辅导、社会帮扶等多种手段,帮助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激发他们的改过自新的动力。
2.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则强调,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应以教育为主导,惩罚只是辅助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标。
找法网提醒,未成年犯罪不判死刑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1.该法明确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及考虑到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犯下罪行。
2.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通过教育、感化等手段,他们更有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