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给工人买保险出现工伤,赔偿责任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为受伤工人申请工伤认定,这是获得工伤赔偿的前提。
1.工伤认定完成后,还需及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工伤等级和相应的赔偿标准。
2.根据《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那么工伤医疗及各项工伤待遇,如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均由用人单位承担。
3.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这些费用,劳动者有权提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履行赔偿义务。
4.在劳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工伤事实及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
5.如果用人单位在强制执行下仍不履行工伤赔偿义务,劳动者还可以向工伤管理部门提出先行垫付要求。
6.若工伤管理部门拒绝垫付,劳动者可以进一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工伤赔偿费用。
对于新入职员工,若未参加工伤保险而发生工伤,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和《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员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2.若在此期间员工发生工伤,且用人单位已及时缴纳社保,则可让员工向社保经办机构申报工伤并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3.若用人单位等到员工转正后才为其缴纳社保,那么对于超出一个月的空档期,若员工在此期间发生工伤,则应由企业承担员工的工伤保险费用。
4.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应及时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以避免因空档期导致的工伤赔偿风险。
找法网提醒你,当用人单位未给员工缴纳社保时,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补缴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1.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包括失业保险金、生育保险待遇费用、工伤保险费有关的罚款和滞纳金等费用在内的损失。
2.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应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其补缴社保并赔偿损失。
3.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要求其对用人单位进行查处。
4.劳动者还可以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要求用人单位履行赔偿义务,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的事实以及因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5.人民法院对于此类劳动争议案件应予受理,并依法作出裁决,若劳动者对裁决结果不服,还可以依法提起上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