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被侵犯后,受害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具体起诉流程如下:
1.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这些证据应能清晰地证明名誉权被侵犯的事实。证据的形式可以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证人证言、视听材料、书面记录等。
2.完成证据的收集后,受害人需前往法院提起诉讼。
3.在此过程中,受害人可以选择聘请律师代理,律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有助于提高胜诉的几率。
4.准备起诉材料时,应包含以下内容:
(1)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如身份证、户口本等。
(2)证明侵犯名誉权事实存在的材料,这些材料应能清晰地展示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
(3)证明该侵犯名誉的行为产生了严重后果的材料,如精神损害证明、经济损失证明等。
5.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开庭审理、判决等。在诉讼过程中,受害人应积极配合法院的调查和审理工作,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找法网提醒,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这意味着侵权人必须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且这些行为已被除受害人外的其他人所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种过错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1)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
(2)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
3.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
(1)这种损害应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2)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非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
侵害名誉权后,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主要包括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
1.恢复名誉和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2.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但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3.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还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
如果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以及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赔偿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