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报警情多次,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报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如果是虚假报案、恶意报案,就会对公共资源造成浪费,干扰正常执法,损害公安机关的权威。
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将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如果情节较轻,也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意味着,谎报警情多次,不仅可能面临拘留的处罚,还可能被罚款。
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违反行政治安事件,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3.如果因谎报警情导致发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办案,还需要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因此,谎报警情多次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公民应该珍惜自己的报案权利,不要滥用。
谎报警情与谎报案情虽然都涉及到虚假报案,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1.两者侵犯的客体不同。谎报警情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侵犯的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运行秩序,如车站、港口、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秩序。
而谎报案情则属于妨害社会管理行为,侵犯的是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对社会事务的统筹管理制度,如公安机关对治安案件的查处。
2.两者行为客观表现形式不同。谎报警情是在社会上散布虚假的刑事、治安警情或者向110报警台或其他部门报告虚假的信息,一般限于谎报可能导致公众恐慌、公共秩序严重扰乱的案(事)件。
而谎报案情则是向行政执法机关举报、投诉并不存在的案件事实或者夸大案件事实,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
3.处罚幅度有差异。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谎报案情仅有一档处罚幅度,而对谎报警情则有两档处罚幅度。这体现了法律对谎报警情行为的更为严厉的制裁态度。
找法网提醒您,谎报警情的法律后果是严重的。
1.从行政处罚的角度来看,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谎报警情将受到拘留和罚款的处罚。这不仅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也是对个人财产的剥夺。
2.从刑事责任的角度来看,如果谎报警情导致发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办案,还需要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这意味着,谎报警情行为有可能构成犯罪,受到更为严厉的制裁。
3.谎报警情还会对个人的社会信用造成负面影响。在现代社会,个人信用越来越重要,谎报警情行为会记录在个人信用记录中,影响个人的贷款、就业等方面。
因此,公民应该增强法律意识,不要轻信或散布虚假信息,更不要谎报警情。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或需要帮助,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其他相关部门求助,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