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工伤,员工的工资计算方式需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来确定: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这里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时,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也不得超过12个月。
3.一旦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转而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4.如果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那么他们将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5.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如果需要护理,这项责任应由所在单位承担。
面对工伤期间单位不发工资的情况,工伤职工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工伤职工在停工休假治伤期间,本应享受全勤的工资福利待遇。
2.尽管用人单位发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可能存在差异,但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停发或部分停发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否则将构成违法行为。
3.如果用人单位确实未依法支付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工伤职工应首先通过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态度,采取合适的策略来要求用人单位按月发放工资。
4.如果直接要求工资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工伤职工可以先以治疗为主,待伤势治疗完毕后,再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
针对工伤后单位不支付工资的情况,工伤职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随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一行动不会影响劳动者获得工伤赔偿的权利。
2.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投诉:工伤职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一般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的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投诉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
如果用人单位在收到劳动监察大队的行政处理决定后仍不执行,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并可能按照应付金额的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申请劳动仲裁:如果上述措施均未能解决问题,工伤职工可以委托律师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依法裁决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在找法网提醒您,遇到工伤工资计算纠纷时,工伤职工应积极寻求法律帮助和支持,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